立秋后的首周,螺纹钢主力合约单日成交量突破200万手,铁矿石港口现货报价单周跳涨5.2%,黑色系商品用强势表现正式拉开"金九银十"行情序幕。这个被业内称为"黑色黄金季"的特殊时段,既承载着传统基建旺季的刚性需求,又裹挟着政策调控与资本博弈的复杂变量。
从需求侧观察,8月下旬重点钢企建筑钢材日均成交量已回升至18.3万吨,较7月均值增长27%。专项债发行提速形成强力支撑,前8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3.1万亿元,其中8月单月发行量突破6000亿,资金活水正通过基建项目向产业链末端传导。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需求释放呈现明显结构化特征——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民生类项目占比提升至65%,这与传统地产驱动模式形成本质差异。
供给侧则上演冰火两重天。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维持在82.3%的年内高位,但电炉钢产能利用率却跌破50%警戒线。这种分化背后是成本端的剧烈波动:62%品位铁矿石到岸价站稳115美元/吨平台,而废钢价格受制于制造业景气度,月内累计下跌120元/吨。
这种剪刀差效应正在重塑钢厂利润结构,长流程钢厂吨钢毛利回升至200元区间,短流程钢厂却普遍陷入亏损。
库存周期暗藏玄机。重点城市螺纹钢社会库存连续5周降库,当前573万吨的绝对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但钢厂端库存却逆势攀升至320万吨。这种"厂库转移受阻"现象折射出贸易商心态的微妙变化——在期现基差持续收窄至-50元/吨的情况下,套保盘更倾向于锁定远期利润而非囤货待涨。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需建立"宏观定方向、产业抓节奏、技术控风险"的三维作战体系。在政策预期层面,9月中旬将迎来MLF利率调整窗口,若LPR报价同步下行,有望形成"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组合拳。但需警惕地产纾困政策可能引发的钢材需求结构性转移,保障房建设对螺纹钢规格需求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产业套利机会正在显性化。螺纹钢1-5合约价差走阔至-180元/吨,创出三年同期极值,反向市场结构暗示着市场对远期需求的担忧。此时采取买近抛远的跨期套利策略,既能捕捉基差修复红利,又可规避单边持仓风险。铁矿石品种间价差亦出现异动,PB粉与超特粉价差扩大至95元/湿吨,中高品矿溢价空间打开,为现货贸易商提供品种轮动操作机会。
技术面释放重要信号。螺纹钢主力合约周线MACD形成水上金叉,但日线级别RSI指标已触及70超买区域,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议采取"金字塔式"建仓策略,在价格回踩3680-3720支撑带时建立基础仓位,突破前高3850后启动动态止盈。铁矿石则需关注800元/吨整数关口的攻防,该位置既是江恩角度线3:1斜率阻力位,也是去年四季度密集成交区上沿。
风险管理工具箱需要升级换代。除传统止损策略外,可运用期权组合构建"下跌保护+上涨参与"的非对称收益结构。例如买入行权价750元的看跌期权同时卖出行权价850元的看涨期权,这种领口策略能将最大亏损锁定在权利金范围内。对于产业客户,建议利用期货工具进行虚拟库存管理,通过卖出套保将原料采购成本固化在当前有利价位。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