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纯碱行业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行业总产能已突破3400万吨/年,较去年同期增长8.2%。其中青海发投、河南金山等新增装置陆续达产,单月产量维持在280万吨高位运行。尽管部分企业通过弹性生产调节供应,但行业整体开工率仍维持在85%以上的高位水平。
库存数据更直观反映市场压力。全国主要交割库库存量已连续12周保持在45-50万吨区间,较去年同期增长32%。特别是华北、华中地区库存消化速度明显放缓,部分企业厂库出现胀库现象。这种"高产量+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使得纯碱期货每次反弹都遭遇现货市场的抛压对冲。
传统需求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浮法玻璃行业受制于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滑(1-5月累计下降7.2%),日熔量维持在17.2万吨低位;而光伏玻璃则受益于新能源装机热潮,日熔量突破9.8万吨创历史新高。但需注意,光伏玻璃对纯碱的单耗系数(0.2吨/重量箱)显著低于浮法玻璃(0.25吨/重量箱),导致实际需求增量被技术性稀释。
出口市场同样面临挑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纯碱出口量同比减少18.7%,主要受海外能源价格回落影响,美国天然碱进口成本优势重现。与此轻碱下游的洗涤剂、氧化铝等行业需求疲软,轻/重碱价差收窄至200元/吨以内,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5月以来的期现基差修复行情已基本兑现预期。以沙河地区重碱为例,期现基差从-400元/吨快速收敛至-150元/吨附近,套利空间大幅收窄。持仓数据显示,前20名会员净持仓从5月初的净空单3.2万手转为当前的净多单1.5万手,但成交量能环比下降23%,表明资金追涨意愿明显减弱。
技术面上,SA309合约在2000元/吨整数关口反复震荡,MACD指标出现顶背离信号,小时线级别的上升通道下沿面临考验。市场参与者开始更多关注远月合约的contango结构(近月贴水幅度达5%),这反映出对中长期供需改善的谨慎预期。
随着《纯碱行业规范条件》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发布,政策端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求新建项目天然碱占比不低于30%,现有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5%。这将对依赖合成碱工艺的中小企业形成成本压力,但短期难以改变供应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青海等主产区已开始执行夏季错峰生产,预计影响产能约120万吨/月,或成为三季度最大的供应端变量。
需求侧政策同样暗流涌动。住建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速落地,有望带动浮法玻璃需求边际改善;而光伏玻璃产能置换政策的松动(允许在2024年底前实施等量置换),可能刺激新一轮产能投放。这些政策变量的交织作用,正在重塑纯碱市场的定价逻辑。
中长期投资者:重点关注远月合约的布局机会,特别是SA401及后续合约,等待产能出清信号(行业开工率连续3个月低于75%)的出现。
市场永远在变化中孕育机会。当前纯碱期货的震荡格局,本质是产业周期与政策周期、宏观周期的多频共振。建议投资者建立"供需基本面定方向、政策消息面抓节奏、资金情绪面控风险"的三维分析框架,方能在复杂市场中把握确定性机遇。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