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地产等领域迎来边际改善信号,玻璃作为建筑产业链核心材料之一,需求预期逐步升温。央行降准、专项债加速发行等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叠加“保交楼”政策推进,市场对竣工端回暖的预期增强。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玻璃表观消费量环比增长8.6%,政策传导效应逐步显现。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趋缓,纯碱、天然气等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玻璃生产企业利润空间修复,行业开工率回升至75%以上。宏观环境与产业政策的双重利好,为玻璃期货市场情绪转好奠定基础。
从供给端看,上半年玻璃行业经历了一轮产能出清,冷修生产线数量增加,有效缓解了前期高库存压力。截至9月底,全国浮法玻璃库存降至3200万重量箱,较年初下降22%,库存天数回归至合理区间。与此旺季需求启动带动下游深加工企业补库积极性,订单量环比增长15%-20%,部分企业甚至出现“抢货”现象。
需求端方面,地产竣工周期与季节性旺季叠加,门窗、幕墙等终端需求集中释放。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预测,四季度玻璃消费量有望同比增长10%-12%。供需错配的改善,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价格反弹的预期。
期货市场资金流向显示,玻璃主力合约持仓量连续三周增加,多空比升至1.5:1,投机资金与产业资金共同入场布局。技术面上,玻璃期货价格突破1600元/吨关键压力位,形成“W底”反转形态,MACD指标金叉向上,短期趋势偏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情绪仍受现货价格传导节奏影响。若旺季现货提价顺利落地,期货升水空间或进一步打开;反之,若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则需警惕回调风险。
进入四季度,玻璃现货市场进入传统旺季,华北、华东等主产区企业陆续上调出厂价,幅度在20-50元/吨不等。下游接受度呈现分化:大型深加工企业因订单充足积极备货,中小型企业则受资金压力制约采购谨慎。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现货价格涨幅受限,区域间价差扩大至100元/吨以上。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两点:一是龙头企业的定价策略,若头部企业持续挺价,或带动行业跟涨;二是终端地产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这将直接影响深加工企业的回款速度与补库能力。
尽管行业利润修复,但新增产能释放仍较为克制。据统计,四季度计划点火的新增产能仅占现有产能的3%,且以光伏玻璃为主,建筑玻璃供给增量有限。另一方面,纯碱价格受新增产能投放影响,四季度或回落至2000元/吨以下,玻璃生产成本下移,企业盈利弹性增强。
成本端支撑减弱可能带来两种影响:一是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主动降价促销,压制期货价格;二是利润空间扩大后,企业更倾向于维持价格稳定以巩固行业格局。投资者需结合库存变化与行业会议动向,预判企业行为逻辑。
对于趋势投资者,建议以逢低做多为主,参考现货价格走势设置动态止盈止损。若现货市场连续两周提价且去库速度超预期,可适当加仓;若库存去化放缓或地产销售数据不及预期,则需及时止盈。
套利策略方面,可关注区域价差套利机会。例如,华北地区受环保限产影响供给偏紧,而华南地区库存相对较高,跨区套利窗口或阶段性打开。玻璃-纯碱价差套利仍具吸引力,但需警惕政策对纯碱价格的扰动。
风险提示:需警惕旺季需求“前置透支”风险。若地产销售未能持续回暖,四季度后半段需求或快速转弱。海外能源价格反弹可能推升生产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结语:玻璃期货市场情绪转暖与旺季现货博弈交织,投资者需紧密跟踪库存、价格及政策信号,灵活调整策略。期货之家直播室将持续解读行业动态,助您抢占先机!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