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全球铜价在震荡中不断夯实底部支撑,LME期铜价格中枢从年初的8000美元/吨稳步攀升至9500美元上方。这背后,是多重基本面因素的共振发力——作为“工业的血液”,铜正站在新能源革命与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历史交汇点。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铜的需求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数据显示,新能源领域用铜量已占全球总需求的15%,且以每年25%的增速扩张。单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海上风电每兆瓦装机需消耗15吨铜,光伏系统每吉瓦用铜量超过5000吨。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5%、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美国IRA法案补贴政策,三大引擎共同推动全球铜需求进入超级周期。
尽管房地产等传统领域增速放缓,但电网投资成为新的增长极。中国“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达3万亿元,美国《基础设施法案》承诺650亿美元电网升级,东南亚国家年均电力需求增长6%-8%。叠加AI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扩张,传统领域用铜需求仍保持2%-3%的年均增速,形成需求端的“双轮驱动”。
供给端面临多重制约:全球前十大铜矿平均开采年限超过50年,智利、秘鲁等主产国矿石品位年均下降0.3%;ESG标准提升使新矿审批周期延长至10年以上,2023年全球铜矿资本开支增速仅为4%;罢工、社区冲突等事件频发,智利国家铜业上半年产量同比下滑12%。
ICSG预测2024年全球精炼铜缺口将扩大至45万吨,库存消费比降至历史低位。
作为抗通胀资产,铜的金融属性在美元体系重塑背景下愈发凸显。全球央行连续18个月净增持黄金储备,大宗商品配置需求外溢至铜市。截至2023年三季度,COMEX铜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较年初增长180%,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降至6.5万吨的十年新低,虚实盘比持续走高显示资金积极布局。
当基本面遇上货币政策转向,铜价的上涨动能将得到几何级数放大。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4年可能降息75-100个基点,欧洲央行暗示政策转向,全球流动性拐点临近,大宗商品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回溯过去30年四轮美联储降息周期,铜价平均涨幅达58%。2001-2003年降息周期中,LME铜价从1360美元涨至2300美元;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宽松政策推动铜价V型反弹92%;最近一轮2019年降息后,铜价在12个月内上涨37%。
当前铜价/金价比值处于20年低位,历史规律显示该比值在降息周期中平均回升45%。
美元指数与铜价呈现-0.82的强负相关性。美联储降息将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利差优势减弱推动美元贬值。历史数据显示,美元指数每下跌1%,铜价平均上涨1.5%-2%。以本币计价的铜资产对非美国家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进口商采购意愿可能显著提升。
全球供应链重塑催生近岸外包趋势,墨西哥、东南亚等地新建制造基地带来区域性需求爆发。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宁德时代匈牙利基地等重大项目,单厂年用铜量均超万吨。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战略资源储备,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已两次公告收储电解铜,日本计划将铜储备量提升至6个月用量。
期货策略:关注沪铜主力合约在68000元/吨的支撑位,采用回调做多+波动率交易组合期权策略:买入虚值看涨期权,利用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50%分位的窗口期跨市场套利:跟踪沪伦比价,把握保税区库存变化带来的反套机会股票联动:重点配置铜矿自给率高、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的龙头企业
风险方面需警惕:全球经济硬着陆导致需求坍塌、主要矿山超预期复产、绿色技术路线变革等。建议控制仓位不超过30%,采用移动止盈策略锁定利润。
站在当前时点,铜价犹如蓄势待发的“红色火箭”,新能源需求提供持久推力,降息周期点燃加速引擎。对于敏锐的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商品周期的回归,更是在能源革命与货币体系变革中捕捉时代红利的绝佳机遇。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