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凌晨,国际金价在触及每盎司1950美元的三个月高点后突然"高台跳水",单日跌幅超2.5%,创下2023年第三大单日跌幅。这场抛售潮的导火索直指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释放的"鹰派信号"——11月加息概率从30%飙升至58%,美元指数应声突破107关口。
在抛售潮中,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9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增加33.6万人,推动美元指数单周暴涨1.8%,直接触发算法交易程序的自动抛单机制。彭博追踪的黄金ETF持仓数据显示,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GoldShares在10月首周遭遇6.2亿美元资金流出,创2021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净赎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元走强伴随着美债收益率曲线的"熊陡"现象。2年期与10年期美债利差从-80bp收窄至-30bp,反映市场对短期紧缩政策的恐慌。这种特殊情境下,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劣势被加倍放大。
抛售潮前夕,CFTC持仓报告显示黄金净多头头寸达到28万手的年内峰值,市场看涨情绪处于极度拥挤状态。当金价未能有效突破1950美元关键技术位时,程序化交易的止损指令如多米诺骨牌般触发。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数据显示,10月5日单日黄金交易量突破800吨,是日均水平的3倍,其中亚洲时段抛盘占比达47%。
这场抛售暴露了市场结构的脆弱性——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目前约65%的黄金持仓集中在短线交易者手中,远高于五年均值52%。当宏观风向突变时,这类资金往往选择"多杀多"式离场,加剧价格波动。
当前该指数已攀升至135,创2022年3月以来新高。
不过,地缘溢价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花旗银行研究发现,在冲突未扩散为区域战争的情况下,黄金获得的避险溢价通常不超过50美元/盎司。且随着冲突持续,市场会逐步将风险计入价格,这也是金价在10月12日再度承压回落的技术逻辑。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800吨,其中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累计购入228吨。这种"逆周期"操作正在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央行购金已占全球黄金需求的33%,创2000年以来新高。
但另一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9999合约溢价率从9月的8美元/盎司骤降至2美元,暗示中国零售投资者正在获利了结。这种机构与散户的博弈,导致金价在1880-1930美元形成新的震荡区间。摩根士丹利测算,若央行购金速度维持当前水平,每年将吸收约6%的黄金供应量,这或将成为金价的重要托底力量。
从周线图观察,金价正在构筑一个跨度达6个月的"头肩顶"形态:左肩(5月高点2080美元)、头部(7月高点1987美元)、右肩(10月高点1950美元)。若颈线位1880美元被有效击穿,理论下跌目标将指向1680美元区域。
这场黄金多空大战远未结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三大信号:美联储11月利率决议、美国核心CPI数据走向、中东局势演变。在宏观迷雾中,保持仓位灵活性与严格止损纪律,方能在黄金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把握机遇。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