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烧碱现货市场呈现普跌态势,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32%液碱全国主流出厂价较9月同期下跌80-150元/吨,其中华东地区报价跌至680-720元/吨,华北地区则下探至650-690元/吨。价格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氯碱企业开工率维持75%以上高位,液碱周产量突破90万吨;二是下游氧化铝企业压价采购,部分厂商为回笼资金主动降价抛货。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市场分化加剧。西北地区因运输半径限制,液碱价格较沿海低100-150元/吨;而华南地区受出口订单支撑,跌幅相对有限。这种结构性差异为跨区域套利提供了空间,但也加剧了整体市场的价格博弈。
作为烧碱第二大应用领域,非铝行业(包括化工、造纸、印染等)需求疲软成为压制价格的核心因素。数据显示,9月非铝行业烧碱采购量环比下降12%,其中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降至58%,同比减少7个百分点;造纸行业受出口订单下滑影响,烧碱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25天。
经济弱复苏制约下游产能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2%,企业被迫降低原料库存;替代材料挤压市场份额:在印染行业,双氧水对烧碱的替代率提升至15%;环保政策加码限制开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治理方案导致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限产。
当前烧碱社会库存已攀升至4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8%。从库存结构看,生产企业库存占比达65%,反映出下游接货能力不足。尽管部分氯碱企业通过降低负荷(10月行业开工率环比下降3%)试图缓解压力,但需求端未见明显改善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氧化铝行业作为最大需求方(占比约40%),其采购策略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长单比例提升:头部氧化铝企业将季度长单比例从60%提升至80%,压缩现货采购空间;原料替代加速:山西部分企业尝试用氢氧化钾替代10%-15%的烧碱用量;区域采购转移:山东魏桥等企业增加西北低价货源采购,加剧东部市场抛压。
自烧碱期货上市以来,其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完善。当前主力合约SH2401较现货贴水80-100元/吨,反映市场对远期供需改善的谨慎预期。从基差结构看,近月合约贴水幅度收窄,表明部分投资者开始布局库存周期拐点。
支撑位:2200元/吨(对应西北地区完全成本线);压力位:2450元/吨(华东现货折盘面价格);波动中枢:2300-2350元/吨区间聚集大量多空筹码。
随着期货市场流动性改善(日均成交量突破5万手),产业客户套保比例提升至35%。典型案例包括:
氧化铝企业锁定成本:某头部企业通过卖出套保覆盖50%的季度需求,有效对冲现货跌价风险;贸易商期现结合:利用区域价差开展买现货抛期货的套利操作,年化收益率可达12%-15%;氯碱企业管理库存:当现货贴水超过150元/吨时,部分企业选择注册仓单进行库存置换。
冬季环保限产力度(预计影响产能约80万吨/月)液氯价格波动对氯碱企业开工率的反身性影响(液氯/烧碱价格比升至1:1.2警戒线)
房地产政策放松对氧化铝需求的传导时滞(预计3-6个月)纺织服装出口回暖对印染行业烧碱需求的拉动效应
能源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重构(煤炭价格每涨跌100元/吨,影响烧碱成本约80元/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汇率贬值1%可提升出口利润2.3%)
保守型:构建买近抛远正套组合,捕捉基差回归收益;进取型:关注2300元/吨下方布局多单机会,止损设在2150元/吨;套利型:利用区域价差开展物流套利,重点关注西北-华东价差波动。
产业客户应建立动态套保机制:当现货库存周转天数超过20天时,启动不低于30%的卖出套保;当期货贴水幅度超过完全成本时,可逐步平仓并转为现货采购。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