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呈现“东升西降”格局:中国疫后复苏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增速维持6%以上高位,新能源产业链扩张带动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而欧美经济体受制于高利率环境,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这种分化催生大宗商品的“区域套利”机会——LME铜库存降至18年新低,上海保税区电解铜溢价突破100美元/吨,境内外价差扩大为跨市场策略创造空间。
《华富之声季度策略》数据显示,中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Q2同比增长8.3%,光伏用铜量同比激增42%,印证新能源革命对传统商品的颠覆性需求。建议关注铜、铝等兼具金融属性与工业刚需的品种,特别是沪铜主力合约在65000元/吨附近的支撑位布局机会。
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CME利率期货显示9月暂停加息概率达89%,美元指数从105高位回落至101区间。历史数据显示,美元走弱周期中CRB商品指数平均上涨23%,当前黄金/美元负相关性系数达-0.82,黄金配置窗口逐步打开。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全球央行上半年购金量达387吨,创同期历史新高,中国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战略性配置需求支撑金价中枢上移。
值得注意的是,白银的工业属性正赋予其超额收益潜力。光伏银浆需求占全球白银消费量12%,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增长35%至350GW,白银供需缺口或扩大至5000吨。华富量化模型显示,金银比价从90倍高位回落至80倍时,白银往往出现15%-20%的补涨行情,当前正是布局窗口期。
俄乌冲突长期化导致能源供应链重构加速,欧盟天然气库存虽回升至75%容量,但俄罗斯管道气供应量同比减少80%,TTF天然气期货隐含波动率仍高于历史均值47%。OPEC+深化减产协议使原油市场进入“紧平衡”状态,EIA库存降至4.5亿桶的五年低位,布伦特原油在75美元/桶存在强支撑。
地缘博弈还催生战略资源的价值重估。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加速,六大集团控制全球62%的稀土供应,镨钕氧化物价格从65万元/吨反弹至78万元/吨。华富产业调研显示,永磁材料需求受新能源车、风电装机驱动,2023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突破15万吨,对应镨钕金属缺口达3000吨,资源类商品正从周期品向战略资产跃迁。
尽管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但传统能源的供需错配仍在持续。IEA预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2.4%至1.02亿桶/日,而供应端因页岩油资本开支不足,美国原油产量增速降至3%,低于预期的5%。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原油市场维持backwardation结构,近月合约较远月升水达2.8美元/桶,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新能源金属则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球锂离子电池产能预计2025年达4.5TWh,对应碳酸锂需求年均增速38%。尽管短期受产能释放影响价格回调,但华富新能源指数显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渗透率已从2020年15%提升至35%,氢氧化锂加工费溢价持续走阔。
建议关注锂云母提锂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曲线下移机会,以及非洲锂矿资源布局领先的企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虽从历史高点回落,但大米、白糖等品种异军突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印度考虑延长大米出口禁令,泰国茉莉香米价格飙升至650美元/吨,创15年新高。国内方面,中央财政新增44亿元支持大豆油料生产,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试点扩大,种业技术革命正在重构农产品成本曲线。
生猪养殖板块迎来周期拐点。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9个月下降,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生猪养殖头均亏损扩大至348元,产能去化加速或使2024年猪价进入上行周期。期货市场已提前反应,生猪2309合约较现货升水达2000元/吨,建议关注“亏损时长×产能去化”的乘数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
随着商品波动率中枢抬升,传统趋势跟踪策略面临挑战。华富CTA3.0模型引入机器学习因子,通过分析库存周期、期限结构、宏观情绪等15个维度数据,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21.7%的超额收益。以铜为例,模型在4月捕捉到COMEX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占比跌破10%的极端信号,成功预警后续8%的反弹行情。
跨品种套利机会同样值得关注。PTA-原油价差从年初的-200元/吨修复至+600元/吨,涤纶长丝库存天数从35天降至18天,纺织服装出口回暖驱动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华富套利指数显示,能化板块月间价差波动率提升至12%,为统计套利策略创造丰厚的收益空间。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