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LasBambas矿区传送带第7次因社区抗议停摆,智利国家铜业宣布下调2023年产量指引,刚果(金)铜钴矿遭遇暴雨袭击——当这些消息在3周内密集爆发,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已跌破8万吨心理关口。作为全球铜消费占比55%的中国市场,沪铜主力合约在震荡中不断测试7.2万元/吨压力位,背后折射出远比表面复杂的产业变局。
新能源革命带来的需求增量正遭遇传统供给体系的刚性约束。据国际铜研究小组测算,2023-2025年全球铜矿产能增速将放缓至1.8%,远低于需求端3.2%的预期增幅。这种剪刀差在ESG浪潮下被进一步放大:智利政府要求矿业公司2025年前完成所有尾矿库生态改造,刚果(金)将采矿权使用费从2%提升至3.5%,印尼则坚持推动铜精矿出口禁令提前至2024年执行。
中国冶炼企业的应对策略呈现两极分化。江西铜业等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其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阿克托盖项目预计2024年达产,可增加15万吨/年铜精矿供应。而中小型冶炼厂正经历"冰火两重天",加工费(TC/RC)跌破60美元/吨使部分企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困境,云南某年产10万吨的铜企已启动弹性生产机制。
期货市场呈现明显的期限结构分化。近月合约受现货紧张支撑维持高升水,但远月合约受宏观预期压制呈现贴水状态。这种矛盾格局吸引套利资金持续活跃,上期所铜库存3周内下降38%至4.2万吨,保税区库存更是创下9.8万吨的三年新低。值得注意的是,铜市"中国时刻"特征愈发明显,沪铜夜盘波动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LME亚洲时段。
当沪铜在供给端风暴中颠簸前行时,沪铝正在演绎着更具中国特色的产业变奏曲。云南电解铝复产进度不及预期,内蒙古新投产能受能耗指标制约,山东魏桥悄然启动200万吨产能置换——这些看似矛盾的动向,实则是"双碳"目标下铝业深度调整的必然阵痛。
电力成本重构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西南地区水电铝成本优势随着来水波动逐渐削弱,1-4月云南电解铝企业平均用电成本同比上涨0.12元/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疆准东地区借助煤电联动机制,将自备电成本稳定在0.25元/度左右。这种区域分化推动铝企加速技术革新,索通发展预焙阳极产能利用率突破95%,天山铝业高纯铝项目良品率提升至82%。
下游需求的结构性转变催生新机遇。新能源汽车用铝板带需求同比增长67%,光伏边框用铝型材订单排产至9月,建筑领域则出现"铝代钢"新趋势。这种转变倒逼上游调整产品结构,中铝瑞闽汽车板产量占比提升至35%,南山铝业航空板材通过波音认证。值得注意的是,再生铝产业迎来爆发期,立中集团规划2025年再生铝产能突破200万吨。
期货市场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特征。虽然社会库存降至68万吨的五年低位,但远月合约受制于宏观担忧维持贴水。这种格局催生大量期现套利机会,某贸易商通过"买现货抛期货"策略实现月均3%的无风险收益。资金流向显示,铝市正在吸引更多产业资本参与,上期所铝合约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升至42%的历史高位。
在有色板块整体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铝产业链的韧性正在接受全面检验。当云南某铝企将电解槽电流效率提升至94.5%,当新疆某加工厂实现废铝保级回收率突破85%,这些微观层面的突破或许正在编织新的产业图景。正如某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所言:"现在的铝市就像高压锅里的沸水,表面平静之下积蓄着巨大能量,只等某个契机引发质变。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