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凌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主力合约冲高至每蒲式耳9.28美元,创下本季度新高。这场始于堪萨斯州干旱预警的行情,在澳大利亚出口量骤减30%的助推下,形成跨洋联动的价格风暴。交易员们紧盯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据路透社调查显示,市场普遍预期冬小麦库存将下调至5.8亿蒲式耳,较上月减少12%。
技术面呈现的"金叉"形态让多头信心倍增。资深期货分析师李明阳指出:"当前50日均线已有效突破200日均线,配合MACD柱状图持续放大,这波行情至少还有5-7个交易日的延续空间。"不过,来自欧洲贸易商的消息为市场注入变数:法国小麦出口商正以每吨285欧元的离岸价抢攻北非市场,较美麦价格低约4.2%。
国内夜盘市场同样暗流涌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主力合约收于3187元/吨,较日盘上涨1.3%。山东某大型面粉企业采购总监透露:"现在每天要调整三次报价单,河北优质麦到厂价已突破3400元/吨,但面粉终端提价仅传导了60%的成本压力。"这种剪刀差正在挤压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河南周口万亩连片麦田里,无人机喷洒叶面肥的嗡鸣声此起彼伏。今年特殊的天气模式让农户王建军既喜且忧:"10月还能保持20℃以上的积温,分蘖数比往年多15%,但赤霉病预警已经发了三次。"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出整个黄淮海产区的现状——丰产预期与品质风险并存。
粮商们手持移动终端穿梭于田间,某央企粮贸公司的智能定价系统能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即时调整收购报价。
南方港口则上演着"库存魔术"。广州南沙港的保税仓库里,12万吨澳洲标准白麦正在完成"身份转换"——通过配额外关税配额进口的这些小麦,将在精加工后以专用粉形态进入烘焙渠道。海关数据显示,1-9月小麦进口总量同比激增42%,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仅占三成。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期货私募经理张薇给出操作建议:"建议投资者构建跨式期权组合,在持有ZC301多单的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当波动率指数升至28以上时,可逐步平仓锁定利润。"而现货企业则开始尝试基差点价模式,山东某集团已通过"期货价格+品质升贴水"的定价方式,锁定了未来半年的加工利润。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