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龙头在Q2业绩说明会上轻描淡写带过"弹性生产"四个字时,市场敏锐嗅到了异常——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多晶硅联合减产计划,正在经历戏剧性的执行偏差。据第三方机构实地调研数据显示,6月行业实际减产规模仅达公告量的62%,部分企业甚至通过技改提产对冲限产损失。
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操作,直接导致社会库存不降反升,最新周度数据显示仓库流转量已突破12万吨警戒线。
这种背离本质是成本曲线的残酷筛选。当前4.8万元/吨的现货价格,仍能让头部企业维持25%以上的毛利率,而二线厂商的现金成本线已逼近5万元大关。当新疆某三线工厂负责人坦言"停产比亏本生产死得更快"时,整个行业的囚徒困境暴露无遗:谁先减产谁就永久失去市场份额。
这种博弈直接导致7月行业开工率仍维持在78%高位,较预期减产目标高出14个百分点。
需求端的光伏装机数据则上演冰火两重天。虽然1-6月全球新增装机同比激增58%,但组件环节的库存积压已达65GW,组件厂对硅料的采购策略从"保供"急转为"去库"。更值得关注的是N型硅片渗透率突破40%带来的结构性冲击,当隆基宣布其鄂尔多斯基地N型硅片量产效率突破26%时,传统P型硅料面临加速淘汰风险。
这种技术迭代正在重塑采购需求,部分贸易商反馈N型料溢价已扩大至8000元/吨。
在5.2万元/吨的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中枢附近,多空双方已展开三轮激烈攻防。看多阵营的核心筹码在于:三季度印度抢装潮带来的8-10GW增量需求,以及新疆电网夏季限电可能造成的10%产能波动。而空头则手握两张王牌——通威股份云南20万吨新产能将于8月正式释放,以及欧洲碳关税修正案对光伏组件追溯征税带来的需求压制。
从资金面观察,期货市场呈现明显的"近弱远强"格局。2401合约较2312合约升水达4200元/吨,这种陡峭的Contango结构折射出市场对短期过剩与长期短缺的矛盾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某外资投行衍生品部门正在大规模构建跨式期权组合,其风险中性策略暗示机构预判未来90日价格波动率将放大至35%以上。
技术面呈现典型的收敛三角形态,5.4万元构成强压力位,该位置对应着下游硅片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而4.8万元支撑位则锚定在二线厂商现金成本线与贸易商质押平仓线的双重防线。值得警惕的是颗粒硅产能的暗流涌动,协鑫科技最新宣布其FBR技术单程转化率突破98%,若其徐州基地10万吨颗粒硅产能如期释放,可能引发质量升水体系的重新定价。
(预测模型与操作建议)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万次推演显示,未来三个月价格落在4.8-5.4万元区间的概率达72%,突破上沿需触发新疆大规模限电+印度关税政策调整双重利好,下破支撑则要求新产能超预期释放+欧盟启动反规避调查。对于产业客户,建议在5.1万元以上逐步建立套保头寸;投机资金可关注4.9-5.3万元箱体的波段机会,但需警惕8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带来的宏观冲击。
当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同频共振时,多晶硅市场的真正拐点或将出现在2024年Q1。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