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早盘,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以18,450元/吨跳空高开,较前日结算价上涨2.3%,直接突破前期震荡箱体上沿。这一异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的“风向标”为何突然发力?
从基本面看,海外光伏装机潮的加速成为核心推手。欧洲能源转型政策加码,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光伏制造的补贴落地,推动全球多晶硅需求激增。而国内方面,西北地区部分头部企业因设备检修减产,导致现货市场流通货源趋紧。供需剪刀差下,期货市场率先反应,早盘成交量较前日同期放大47%,持仓量同步攀升,显示资金正加速布局。
从日线图观察,多晶硅期货价格在9月下旬完成“双底形态”构筑后,10月10日的跳空缺口与放量长阳形成“突破-确认”双重信号。MACD指标红柱持续扩张,快慢线在零轴上方二次金叉,RSI指标触及70超买区但未现背离,暗示上涨动能尚未衰竭。
值得警惕的是,18,800元/吨附近存在历史密集成交区压力。午后价格冲高至18,760元/吨后回落,尾盘收于18,620元/吨,留下长上影线。这种“探顶回落”形态提示:短期多头需消化获利盘压力,但中期上升趋势未改。
当日光伏板块股票与期货市场形成共振,硅片龙头股涨幅超5%,组件企业跟涨。这种联动背后是“期货定价权”的强化——随着更多光伏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期货价格已从被动反映现货转为主动引导产业预期。
对于趋势交易者,当前可沿5日均线(18,400元/吨)设置动态止盈。若价格回补缺口(18,200-18,300元/吨区间),可视为二次进场机会,止损设于17,950元/吨前低下方。
套利者则可关注“多晶硅-工业硅”价差修复。受光伏需求拉动,两者价差已扩大至历史高位,当多晶硅/工业硅比价超过1.85时,可逐步建立空多晶硅、多工业硅的对冲组合。
对于光伏组件企业,当前价位锁定远期原料成本的性价比凸显。建议采用“阶梯式套保”:在18,500元/吨、18,000元/吨、17,600元/吨分三批建立多头头寸,既避免单笔交易踏空风险,又能平滑采购成本。
多晶硅生产企业则需警惕价格回调风险。若持仓量突破50万手且现货库存周转天数低于15天,可启动“卖出看涨期权”策略,在收取权利金的为库存增值提供保护。
10月10日夜盘需重点关注德国光伏ETF(代码:S2PV)走势。若其收盘涨幅超3%,可能刺激次日多晶硅期货继续冲高;反之若美股FirstSolar(FSLR)财报不及预期,需防范情绪传导风险。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